
端午節起源于中國,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
農歷五月,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五毒月”。從端午(農歷五月五)開始,天氣進入高溫高濕的狀態,這樣的天氣濕熱之邪旺盛,我們若不注意便容易遭到邪氣的入侵。
與此同時,端午節過后,也是蛇蟲鼠蟻出沒的日子。因此,古人用8個字來總結了五毒月,那就是“蛇蟲出沒,暑毒盛行”。
為了防病健身、祛除污穢,每逢端午節,少不了吃粽子、掛艾葉、沐蘭湯、飲雄黃酒、喝端午茶等傳統習俗,滿滿的儀式感里蘊含了許多養生之道。這些古老的端午習俗,最早都是古人用來驅除疫病、維護健康的,所以端午節也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健康防疫日”。

有一位老阿姨,她做的粽子很好吃,于是開了一家社區小店。一開始生意馬馬虎虎,但她一直想著怎么能把店搞得更好。
有一天,有個人給她送了幾個茶包,茶包上有個寫著“凈”字小紙牌,字跡蒼勁有力,所謂:“茶于境,茶余凈!”說起來,這茶無論香氣和口感都都很吸引人,于是,她嘗試賣粽子的時候,贈送這杯熱茶,讓人感到非常意外,她的生意好起來了,而且復購率高了許多。
原來,粽子本身比較膩,食用后飽腹感很強。阿姨的粽子雖然美味,但吃了一次之后,人們挺久時間才重新燃起復購的想法。而在吃粽子之時,若能喝上這杯特別的熱茶,那么膩感就大為下降,體驗感立馬不同。
小店里也從此多了這么一個口號:“粽子遇上茶,是真愛!”
食用粽子本身有益身體,醫生表示:粽子一般是用糯米做成的,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增進食欲,補中益氣;粽子有些還含紅棗,可以補益氣血,補益脾胃,也可以改善腸胃功能;而且,糯米和紅棗都可以起到美白養顏的作用。

粽子葉有清熱之效,具有治療“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但吃粽子也是大有講究的。因為粽子中糯米粘度高,難以消化,容易使消化功能差的人肚腹悶脹,有的人甚至一吃就“滯”,特別是老人、小孩,容易腹瀉、便秘。專家提醒,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喝茶水,幫助吞咽和消化。尤其是肉粽,相對比較油膩,建議要喝茶去油。
茶 ——
被稱為粽子的最佳搭檔!
端午茶,即在端午節正午時制作飲用的茶,同針對端午節這樣的天氣,結合人的體質,采用多種草藥配制而成的茶。比如凈化茶,精選沙棘葉、辣木葉、檸檬草、護生草、黃山貢菊、金銀花和決明子等7種本草植物配伍精制而成,當凈化茶注入開水的那一刻,空氣就彌漫著讓人流連忘返的青草香,口感醇滑回甘,讓你一喝就愛上了!吃了粽子再來一杯凈化茶,能消食解膩,清潤腸道,品飲令人十分享受,凈化茶是端午茶的首要選擇!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自古以來,都是“排毒、解毒”的能手。
端午節喝點茶,尤其是凈化茶,不僅能清熱降火,防病,還能排毒,也是當代女生的最愛了!我想,這才是古人過端午節“品茗”的緣由。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文、音頻和視頻等來源網絡收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一家集研發、生產、加工、銷售
于一體的綜合型企業
< 蓮花山潤生堂 >
始于1860年,只為一杯本草茶
招商熱線:400-189-8955